破解流言,安心懷孕!
對於準媽媽而言,懷孕是一段既喜悅又充滿挑戰的旅程。在這段時間,親友們往往熱心提供建議,但眾說紛紜之中,妳可能感到無所適從。到底哪些是真正對妳有益、哪些又只是坊間流傳的迷思?
本文為妳逐一拆解幾個常見的懷孕與育兒迷思,讓妳在懷孕期間更加安心,做出最適合自己和寶寶的選擇。

迷思一:哺乳前需要為乳房「預先準備」?
真相:母乳餵哺是自然的過程,不需特別的身體準備。
很多準媽媽擔心自己還未「準備好」餵哺母乳,甚至以為要在懷孕期間搓揉乳頭、使用乳霜,或進行按摩來幫助乳汁分泌。其實這些方法並非必要,反而可能對乳頭造成不適。
事實上,女性的身體在懷孕期間自然會準備好分泌乳汁的機制。最重要的,是妳對自己有信心,並抱持決心去母乳餵哺。初為人母,哺乳的確可能是一項挑戰,但透過支持與資訊,妳一定可以克服。
與寶寶出生後進行肌膚接觸(skin-to-skin contact)及盡早餵哺尤其關鍵,不但能促進親子連結,也有助於刺激母乳分泌。把寶寶放在妳胸前,讓他聽到妳的心跳、感受到妳的溫度,是一個最自然又溫柔的開始。
母乳顧問李秀鳳女士建議:「相信自己是最重要的第一步,親密接觸和陪伴更能支持母乳成功。」

迷思二:懷孕期間完全不能運動?
真相:合適的運動有助於順利分娩及減少懷孕不適。
很多媽媽擔心運動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其實只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並在專業指導下小心進行,懷孕期間運動不但安全,更對健康非常有益。
進入懷孕中期後(約第14週起),準媽媽可以進行輕柔的伸展和核心肌群訓練,如骨盆底肌肉運動(凱格爾運動),有助於提升分娩時的控制力,並預防產後尿滲問題。
到了懷孕後期(約28週起),應著重練習呼吸和放鬆,幫助身心為分娩做好準備。同時,可以加強拉筋動作,尤其是大腿內側的伸展,這對自然分娩很有幫助。
此外,很多媽媽在孕期會出現背部或腰部不適,這時可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改善姿勢和加強脊椎肌肉的訓練,減少疼痛並提升靈活度。
物理治療師倪子為女士提醒:「保持活動能令妳更輕鬆面對懷孕帶來的身體變化,越早開始運動越好。」

迷思三:偶爾喝一兩杯酒沒問題?
真相:懷孕期間最安全的做法是滴酒不沾。
在某些社交場合中,有人可能會說「少少沒所謂」,甚至建議「紅酒有助對血液循環」,但其實,孕期喝酒的風險不容忽視。
至今並沒有科學證據可以證明「某一特定酒精含量」是安全的,即使只是少量,酒精也能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胎兒的生長和腦部發展,甚至引致早產、死胎或流產。
更嚴重的情況可能導致「胎兒酒精綜合症」(Fetal Alcohol Syndrome),這種情況會對嬰兒造成永久性的身體和智力障礙,例如面部特徵異常、學習困難、注意力不足等。
營養師鍾錦玲女士建議:「即使還未確定懷孕,但只要有可能,也應避免飲酒,為寶寶的健康增添一分保障。」

每位媽媽的情況都不同,適合別人的方法未必對妳也合適。
懷孕是一段獨一無二的旅程,不同媽媽有不同體質和需要,因此別人的經驗和建議只能作參考。如對任何懷孕相關的問題感到不安,應及早向妳的產科醫生查詢,尋求最專業的指引。
明德國際醫院的專業團隊與妳同行,陪妳迎接人生最美的階段。
這篇文章所提供的資訊僅供參考之用,並不能取代醫生的專業意見。明德國際醫院及明德醫療中心對讀者在閱讀後所做出的任何決定並不負上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