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影响全球数百万人,其疼痛症状从腰部延伸至单侧下肢。了解此病症有助于识别症状并掌握就医时机。
何谓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症,其特征为沿坐骨神经及其分支产生的疼痛、刺痛或麻木感。坐骨神经始于臀部,沿大腿后侧向下延伸,并可能影响小腿与足部。此不适感通常出现于单侧肢体,甚至可能延伸至足部。
当症状同时出现于双腿时,通常不归类为坐骨神经痛,因其潜在病因或许不同。此疼痛常被描述为「牵涉性疼痛」,因问题根源不在腿部本身,而是由于腰部神经根部(底部)受刺激或压迫所致。
最常见病因为椎间盘突出(PID),但骨刺或肿瘤等状况亦可能引起类似症状。全球有高达40%人口曾受此症影响,而在发达国家,上班族因长时间久坐、肥胖及人口老化等因素,发生率更高。
病因与风险
坐骨神经痛病因可分为退化性病变(磨损)或创伤性伤害。者往往会互相影响,例如:高冲击受伤(如跌倒或车祸)可能导致椎间盘破裂;而退化的椎间盘可能因轻微压力(如搬重物或咳嗽)即发生撕裂。
常见风险因素包括:
- 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
- 吸烟
- 不良姿势
- 肥胖
- 重复性搬重物或扭转动作
- 随年龄引起的变化
- 遗传(虽不可改变且尚在研究阶段)
症状表现
坐骨神经痛的典型症状为从腰部或臀部放射至单侧下肢的疼痛,常沿腿部后侧或外侧延伸。其他症状包括:
- 下肢或足部刺痛/麻木感
- 特定动作、打喷嚏或咳嗽时加剧的疼痛
- 剧烈刺痛、灼热感或电击般的疼痛
若出现以下警示症状,可能是危险信号,请立即求医:
- 下肢、脚踝或脚趾肌肉无力
- 大小便失禁
- 会阴部麻木
这些症状可能是「马尾症候群」(脊髓底部神经根严重受压)的症状,属需紧急处置的医疗急症。
诊断方式
诊断坐骨神经痛需了解详细病史及全身检查,包括评估下肢肌力、感觉变化及反射测试。腰椎MRI影像检查常用于精确定位神经受压位置与病因,医生亦可能根据症状与病史建议其他检测。 
治疗
多数坐骨神经痛病例可在数周内自行缓解,治疗选项包括:
- 药物治疗:止痛药、消炎药、神经痛专用药物,必要时使用肌肉松弛剂
- 物理治疗:包含伸展运动、按摩与牵引疗法以缓解肌肉紧张
针对顽固性剧烈疼痛,医生可能会建议采用硬膜外类固醇注射*。
手术治疗
若患者出现持续疼痛或神经功能恶化(特别是肌力丧失),医疗团队通常会建议进一步考虑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选项包括椎间盘切除术,即移除椎间盘突出部分以减轻神经压迫,从而缓解症状。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微创技术能大幅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与效果,同时缩短恢原时间。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微创手术方式:
-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用人工椎间盘替代受损的椎间盘,恢复脊椎的稳定性与活动度。
- 显微椎间盘切除术:利用显微技术,精确移除压迫神经的椎间盘组织,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 斜向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通过侧向的手术途径进行,减少对脊柱后部肌肉和韧带的干扰,有助于更快的康复。
这些微创技术不仅能有效缓解症状,还能为患者提供更短的住院时间及更少的术后不适。然而,是否需要进行手术以及选择何种手术方式,需由专科医生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和建议。
预防坐骨神经痛
预防坐骨神经痛需注意:
- 保持正确姿势
- 避免久坐,定时活动
- 采用正确搬重物技巧
- 定期进行背部与核心肌群训练
- 保持适度运动与适当体重
- 戒烟
何时应就医
以下情况应找专业医疗建议:
- 疼痛持续超过数日
- 剧烈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 出现上文提及的症状
- 非侵入性治疗数周后未见改善
请谨记,早期治疗通常能防止症状恶化,并协助你妳更快恢复正常生活。
*一种将药物注射至脊椎附近以减轻神经压迫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