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是身體最易受傷的關節。常見的膝蓋受傷包括退化性磨損和撕裂、發炎及感染造成的關節炎。
膝關節痛的常見成因
膝關節痛十分普遍,任何人不論年幼老少均可能有膝關節痛的問題。年青人和運動員的膝關節痛大多與運動創傷有關,令膝關節和軟組織受壓,繼而造成膝蓋關節的結構 性損傷,如韌帶或軟骨撕裂。中年人士和長者的膝關節痛症則大多由關節和軟骨退化引起。
常見的膝關節受傷成因包括:
- 運動或跌倒時,膝關節直接受到碰撞
- 膝關節的軟組織或肌肉重覆受壓或勞損
- 做運動,如踢足球、滑雪時,重覆急轉或急停等
- 做運動,如打籃球時,跌倒或跳下而著地不良
- 隨著年紀增長,關節退化
症狀
膝蓋受傷的位置不同,所出現的症狀亦有所分別:
1. 韌帶受傷:
- 走路或屈曲膝蓋時,感到痛楚
- 伸直膝蓋時,出現「劈啪」的聲音
- 受傷的膝蓋難以負重
2. 筋腱受傷(腱炎):
- 膝蓋前端腫脹
- 跳動、跑步、蹲下或上落樓梯時痛楚加劇
- 不能把膝關節完全伸直
3. 半月板受傷(半月板是指位於大腿骨及小腿骨之間有吸震作用的軟骨):
- 關節出現痛楚和腫脹
- 不能把膝蓋完全伸直,有被卡住的感覺
4. 退化性關節炎:
- 走路、上落樓梯和斜坡時,痛楚加劇
- 關節發熱和腫脹
- 膝關節僵硬繃緊,難以伸直
- 發生「咯吱」的聲音
- 大腿肌肉乏力
診斷方法
醫護人員可從病歷及了解患者受傷和痛楚的位置,作出初步的診斷。物理治療師亦可作一些特別測試,如韌帶鬆緊和穩定性測試,以評估患者的韌帶或膝關節結構是否受損。此外,X光亦有助檢測膝關節結構的問題,至於磁力共振則有助檢查軟組織有否受傷。
治療方法
保守性治療
患有輕微軟組織創傷或早期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可服用醫生處方的消炎藥物,以減輕痛楚。物理治療也可幫助病人紓緩痛楚和發炎的症狀,常用的療法包括超聲波、干擾波(以中頻波作治療)和針炙。痛楚紓緩後,治療重點可轉為保持肌肉的力量和關節的活動範圍,並提升膝部以上肌肉的力量,幫助紓緩膝關節受壓的情況。另外,配戴護膝亦可為膝部提供支撐,減輕痛楚。患者(特別是患上退化性關節炎的病人)或需調節生活習慣,以保持膝關節健康。 物理治療師會建議患者做一些膝蓋關節的康復練習。不過,練習前,患者應尋求醫學意見,並待痛楚紓緩後,才開始練習。
四頭肌靜態伸展
- 躺下,並收緊膝蓋肌肉五至十秒,然後放鬆。

膕繩肌強化
- 俯臥,小腿向後彎曲,再慢慢將小腿放下,彎曲的幅度以舒適為佳。
- 可在足踝位置稍為負重,以進一步強化膕繩肌。


直膝提腿
- 躺下,並把腿成一直線提升,維持五至十秒,然後慢慢放下。


半蹲練習
- 背靠牆壁,慢慢微微曲膝。膝蓋須與腳掌保持垂直,維持五至十秒,然後慢慢伸直膝蓋。 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
患有嚴重膝關節結構性創傷的病人,如前十字韌帶斷裂、半月板磨損或後期退化膝關節炎等,或需動手術修復及重建膝部結構。
常見的膝部手術包括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內窺鏡半月板修補手術和關節鏡清創手術。若膝關節已嚴重退化,則可考慮接受全膝關節置換手術,以修正關節位置和修復膝關節功能。手術後,患者須接受密集的物理治療,直至完全康復。預防方法及日常護理運動員或經常運動的人士應在運動前做足伸.
預防方法及日常護理
運動員或經常運動的人士應在運動前做足伸展和熱身運動,如多做針對下肢和核心肌肉的訓練,以紓緩膝關節所承受的壓力。進行劇烈運動(如欖球和足球)前,則可在膝關節位置配戴特製的黏貼膠帶,為軟組織提供支撐,從而減低韌帶或肌肉的受傷機會。雖然膝關節會隨年月退化,然而長者和膝關節痛患者應留意下列建議,以維持膝關節健康:
- 避免上落樓梯和斜坡,多用扶手電梯或升降機
- 避免完全蹲下或跪下
- 穿著合適的鞋子,避免臀部、膝部或踝部關節過分受壓
- 控制體重,因身體過重會令膝關節過度受壓
- 走路時避免攜帶重物
以上文章只提供一般健康資訊,不能視作為專業意見、診症或治療,並切勿依賴成醫生建議。
如欲預約物理治療服務,請致電2849 0760或電郵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香港山頂加列山道41號
t 2849 0111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