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經常被稱為「胃流感」,是由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胃和腸道炎症。這是一種常見疾病,影響所有年齡的人,帶來不適和不便。
腸胃炎的特點是胃腸道發炎,尤其是胃和小腸。炎症可能由各種傳染性病原體引發。
在香港,細菌性腸胃炎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病原體之一,可能由沙門氏菌、大腸桿菌(E. coli)、曲桿菌等引起。病毒亦可導致腸胃炎,通常是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而像賈第鞭毛蟲和隱孢子蟲這樣的寄生蟲雖然較少見,但也可導致疾病。
腸胃炎的症狀可能因病原體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
症狀通常在接觸傳染性病原後1至3天內出現,並可持續數天至一周。雖然腸胃炎通常無需醫療干預措施即可自行解決,但有些人可能需要用藥物緩解症狀。然而,嚴重情況可能導致脫水,需要立即求醫。
腸胃炎可以通過受污染的食物和水或與感染者密切接觸傳播。進餐前或如廁後手部衛生差,會增加傳播風險。前往衛生條件差的地區旅行,可能使身體暴露於新的和有害的病原體。
兒童、老年人和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風險更高,他們也更容易出現嚴重脫水和併發症。
腸胃炎的診斷通常涉及對症狀的了解,有時還需要實驗室測試來確定致病原。糞便檢查可以確定是否存在細菌或寄生蟲,而血液檢查可用於檢查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治療的主要目標是緩解症狀並防止脫水。
在涉及細菌感染或出現發燒和大便帶血的情況下,可能需要藥物治療。建議在服用任何藥物前尋求醫療建議。假如病情嚴重,特別是那些涉及顯著脫水的情況,可能需要住院和靜脈注射液體治療。
腸胃炎是一種常見但可預防的疾病。了解其成因、識別症狀,以及知道如何管理和預防,可以顯著減少疾病對您健康的影響。通過實行良好的衛生習慣,確保食物和水的安全,並保持警覺,您可以保護自己及身邊摯愛免受腸胃炎之苦和潛在併發症的影響。如果症狀持續或惡化,請立即求醫。